规划低碳建筑
自规划伊始就能将碳效率纳入考量。通过采用优化的形状因数与合适的建筑结构,建筑师和开发商能在项目早期为降低建筑碳足迹奠定基础。
自规划伊始就能将碳效率纳入考量。通过采用优化的形状因数与合适的建筑结构,建筑师和开发商能在项目早期为降低建筑碳足迹奠定基础。
形状因数描述建筑外立面与可用空间之间的关系,并决定打造建筑外立面所用的隐含碳预算。假设基于可用空间计算出一个恒定的隐含碳含量,相较形状因数良好的建筑,形状因数不太有利的建筑能减少幕墙的隐含碳量。为实现良好的形状因数值并使用材料充足的解决方案,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外立面结构紧凑,同时使可用空间最大化。低碳幕墙结构不一定会妨碍设计自由度。因为优化碳排放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设计的灵活,同时又不会对建筑的碳足迹总量施加负面影响。
特别地,运营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状因数。建筑外立面与可用空间的比率越高,建筑运营时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越低。
然而,在未来,隐含碳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总量的影响比重将稳步增长。因为运营阶段需要的能源 —— 由此产生的运营碳 —— 需要不断优化。与此同时,减少隐含碳要困难得多,因为在生产建筑所需材料时不可避免会消耗资源。
选择合适的幕墙结构,可以充分挖掘建筑外立面的减碳潜能。例如在设计更大规格的幕墙模块时,可减少施工时所需的铝材数量。减少材料数量意味着在生产时能降低碳排放量,更大规格的单元也意味着更少的接点,通过组件流失的热量也越少。为此,经优化的隔热U值以及对应提升的能效对碳足迹产生积极影响。
就窗户而言,型材安装深度、可视面宽度、采用的技术、表面处理设计以及加固结构都对成品单元的全球变暖潜能值(GWP)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总而言之,通过适当的结构调整 — 不仅仅是改变模块尺寸 —,相对于没有经过优化的结构,能节省40%的材料数量。如果在建筑规划阶段就考虑到这一点,就有可能积极控制整座建筑的碳含量。
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业主要求以LEED、BREEAM和DGNB建筑认证的形式,证明其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。
为此,旭格提供EPD(环境产品声明),与建筑师、开发商、投资商和建筑认证师分享宝贵的信息,例如建筑组件对碳排量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。还可以通过SchüCal应用软件为特定的幕墙单元一键生成环境产品声明。
如您有兴趣,可联系我们了解详情。